2016年8月1日至8月11日,国际汉语教学知名学者刘乐宁教授受汉语永利皇宫app
邀请,为永利皇宫app
2016级全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
刘乐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教授、中文部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项目主任。

在主题为汉英对比语法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讲座中。刘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汉语定值的概念及其衍生的各类语法问题,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汉语定值范畴语法化诸多问题的认识,拓宽了汉语语法知识结构,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更有意义的指导。刘老师对中英文词语的翻译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得体翻译的重要性。而后又对教学法流派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指出乔姆斯基的教学法主张脱离语境式的学习,而韩礼得提出的情景教学法主张学习者应当使用上下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常见的使用偏误的例子“了”指出了词汇翻译与运用应当准确,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在对外教学过程中对词汇教与用应当恰当和准确。刘教授指出了教学法的两个共识:对外汉语教学是语义为主导或情景为主导的教学。
在围绕着“对比分析”这一主题展开的讲座中,刘乐宁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系列和汉语有关的问题,比如如何区分“偏误”和“错误”,以及什么造成了“偏误”和“错误”。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对比分析这一概念,通过形象生动的汉英语句实例对比,使同学们了解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英语法对比分析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日后的针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合理地、正确地运用对比分析这一方法。最后,刘教授总结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比分析,并指出需要以学生的习得偏误为指导的对比分析,然后找出习得偏误背后的语言上的原因,在这些方面对汉语进行比较,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是创新的、对教学有意义的。
在“汉语定指范畴的语法化问题”的讲座中,刘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语法化”和“语法范畴”两个概念,随后又给大家讲解了“信息结构”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很多部分,例如:指称形式、话题陈述结构、焦点结构、有指与无指、定指与不定指以及新信息与旧信息等等。接着,刘教授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以此方式为大家介绍了有定与无定概念的认知基础、搭桥式前后参照指称、自含式定指、有指程度等概念,举例的方式也使得同学们更容易理解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的学术概念,同时还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让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氛围十分融洽。最后,刘教授还为大家讲解了“指代词”以及“指代词的语法化”,让同学们在课后查找并思考相关内容。
通过刘乐宁教授的系列讲座,给我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新思路和新视野。通过此次讲座,刘教授也对我们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我们可以了解中美词语翻译的差异以及教学思路的差别,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此次系列讲座作为201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生的入学培训内容之一,一方面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对自身专业知识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校永利皇宫app
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汉语教学界的国际合作与交流。